蜈蚣卵生,雌体有孵卵育幼习性。野生蜈蚣繁殖期为6月中旬至8月中旬;产卵时间为6月中旬至7月上旬。成熟雌体每年产卵1次,人工无冬眠养殖有4次产卵现象。产卵前,雌体寻找、选择安全而适宜场所筑巢;其巢一般选筑在背风向阳、土质潮湿松软而不渍水的林间谷地或路边土坎、高岗陡坡上,或在树木或灌丛根部,少数筑在石块或瓦片下面。蜈蚣筑巢时,先用毒颚、口器和步足将土扒开,边扒边转身,用步足和身体将士向外推移,巢筑成后,常用松土从内部将巢口封闭,少数不封口。巢多呈椭圆球状,高约4cm,直径6~8cm,横径45~55cm,离地表3~30不等。
蜈蚣产卵时,将身体盘成“S”形,尾部翘在自身背部中段,卵粒一颗颗由生殖孔排出,落到背上。待卵全部排完后,母体则用头和身体的前部迅速向外侧转动、翻身,同时用步足将卵粒全部抱在怀中进行孵化。蜈蚣卵呈柠檬黄色,椭圆状,大小为4mm×3.5mm,卵膜透明,略有粘性。雌体每次产卵数量不等,平均为60粒。一般幼体孵化出的时间为16~17天,在孵化过程中,母体常用口器时行舔卵、润卵,并用步足配合口器进行翻卵,清除异物,使胚胎发育正常。刚孵出的蜈蚣幼体无独生活能力,仍需母怀抱保护下生活几天,然后母体方弃儿离巢,完成孵育。